微软日本试验“做四休三”工作制,生产力提升40%

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“996”的工作模式似乎已经成了标配,还有不少人甚至是“007”的超级强度。但在今年8月,微软日本推行了一项新试验,在同等薪资的前提下,让员工每周“做四休三”。这项试验的结果令人吃惊:尽管工作时间减少,但生产力却提升了近四成。

一项成功的试验

今年8月,微软日本公司开展了一项名为“工作生活选择挑战赛”的项目,旨在创造一种环境,让每个员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灵活的工作方式。

在那一个月中,微软日本的2300名员工每周只需工作四天,周五休息,和周六、周日连在一起就能享受一个3天的小周末,同时薪资没有变化。

经研究人员发现,结果令人难以置信!

微软上周发布的新工作制度改革结果显示,推行“做四休三”制度后,首先出现了“全面减少”的现象。员工当月的工作日不仅减少了五分之一,打印纸张也减少了58.7%,办公室里的用电量减少了23.1%。这些都为公司省下了一大笔费用。

此外,由于上班时间减少了,微软要求员工精简会议时间,每次开会不得超过30分钟,还鼓励员工进行线上沟通。

更让人吃惊的是,工作效率和产能却“全面提升”。微软在声明中表示,与去年同期业绩相比,生产力整整提高了39.9%。这意味着,即使员工的工作时间有所减少,但工作量并没有下降。

不过,微软日本没有就这一现象给出原因分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92.1%的员工表示他们喜欢这种工作制。由于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,微软计划今年底再做另一项试验,通过新的方法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,并提升工作效率。微软还计划邀请其他公司一同加入试验。

是否大范围可行?

微软的做法引发了日本网友们的羡慕,一些网友纷纷转发这则消息并配文“好希望我的老板能看到这则新闻”。还有人表示,“如果能在周中就完成一周的工作,何尝不可呢?”

不过,也有一些网友指出,“不幸的是,我们日本人更看重加班文化和加班精神,而不是实际工作效率。”
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指出,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,微软的这一尝试有利于让这个社会重新思考这一问题。在日本,由过度加班造成的压力型疾病、抑郁症和“过劳死”(karoshi)并不少见。2015年,日本广告巨头电通的一名员工在圣诞节自杀,原因是加班过度。两年后,又有一名日本播音员在加班159个小时后死亡。

日本政府和一些企业已经在寻找解决办法,比如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设立“额外星期五”,鼓励员工在那天提早下班。

事实上,已经有不少国家和企业开始启用更具弹性、更高效的工作制。

新西兰一家企业去年也曾推行“做四休三”工作制,试验取得成功。这家信托企业让240名员工每周工作四天后发现,这种工作制可以帮助员工实现工作、生活效益最大化,员工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,同时有助于减轻压力。

此外,卢森堡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国家之一,但他们的劳动力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只有29个小时。亚马逊也在一部分员工中试行每周工作30小时,工资为全日制员工的四分之三。谷歌则允许一些员工可以随心支配工作周中超过20%的时间,希望自由的工作氛围能激发更多想法和创意。

对此,奥克兰商学院高级讲师海伦·德兰尼(Helen Delaney)解释道,员工之所以变得更有干劲,是因为他们需要在少一天工作的情况下保证生产效率。“为了提升产能和效率,员工会对工作方式主动进行创新,比如将一些人工操作的程序自动化,以及减少或消除与工作不相关的上网行为。”

不过,也有分析指出,这种工作制并非对所有企业都适用。一些评论者认为,有一些类型的工作每天都有新的任务需要完成和更新,并非提升效率就可以。还有人提出理性质疑,如果不是像微软那样的一流企业和员工,其他公司有可能出现产能下降的情况。


分享:
上一页:互联网电视,电视行业的关键转折?
下一页: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:动物园因启用人脸识别技术被诉至法院